溢價搖號與底價成交并存、競價百輪與流搖撤牌并存……冷熱不均、分化加劇是上半年土拍市場的主要趨勢。
【資料圖】
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,2023年上半年,全國300城涉宅用地供求規模均降至近十年以來同期最低位,但是成交樓面均價上漲17%,呈現“量減質增價增”的特征。
中指研究院土地市場研究負責人張凱點評稱:“對于上半年全國土地市場而言,總體來看,盡管部分核心城市土拍市場熱度較高,但受弱能級城市拖累,全國土拍市場總體熱度仍低迷。”
質增量減,300城涉宅用地成交量降三成
上半年全國土地市場供應量和成交量雙減,但是起始樓面價和成交樓面價雙增,這也說明土地市場呈現“質增量減”態勢。
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,300城上半年涉宅用地推出規劃建筑面積同比降34%,成交規劃建筑面積同比降32%,起始樓面均價同比漲4%,成交樓面均價同比漲17%,土地出讓金同比降20%。
同時,根據諸葛研究中心數據顯示,2023年上半年全國主要地級市土地供應的規劃建筑面積為2.19億平方米,同比下跌37.02%,較去年下半年下跌63.88%;成交土地的規劃建筑面積1.53億平方米,同比下跌37.43%,較去年下半年下跌71.5%。2023年上半年土地成交樓面均價為5846元/平方米,同比上漲9.46%,環比上漲30.14%,再度刷新了成交樓面均價新高。
分城市能級來看,房企投資繼續向核心城市聚集。各線城市均擇優推地,成交樓面均價同比均上漲。一線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降幅為16%;受成交規劃建面降幅拖累,三四線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降幅達29%。
今年上半年土地供應量的銳減和去年新政相關。去年12月,自然資源部印發《關于進一步規范住宅用地供應信息公開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因城施策安排計劃總量,凡商品住房去化周期長、土地流拍率高、市場需求明顯不足的城市,應當控制商品住宅供地規模,其中已供應未竣工住宅用地面積超過近三年平均完成交易量5倍的城市,應當從嚴壓縮計劃規模直至暫停供地。
諸葛數據研究中心表示,今年上半年,一線城市供地規模穩健,“高庫存”城市的宅地量降幅更為顯著。分等級城市來看,僅一線城市繼續保持穩健的供地策略,2023年計劃供應規模仍呈小幅上升態勢,二線、三四線城市計劃供應量則呈現收緊態勢,且宅地的供應規模縮減更為顯著,降幅均超15%。
22城土拍冷熱不均,民企逐步回歸拿地
在北京,“觸頂+溢價”成交是主旋律;在廈門,144家房企競拍3宗地塊,其中88家房企搶一宗地,創下參拍企業數量新高;在杭州,上半年66宗宅地攬金超900億元,六成以上地塊“封頂”……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在實行集中供地的22城中,武漢、重慶、天津、沈陽、長春、濟南、鄭州等地土拍市場則持續低迷,高溢價成交地塊屈指可數,底價成交是主流,甚至出現個別地塊流拍現象。
從拿地企業結構來看,上半年央企國企拿地金額仍占主導地位,拿地金額占比超50%,同時受長三角地區尤其是浙系民企表現活躍的影響,民企拿地金額占比提升至28%,地方國資拿地金額占比降至9%。
根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,上半年房企拿地呈現“央企國企占主力、民企弱復蘇、城投‘隱身’”的新特征。在其發布的房企新增貨值排行榜中,民營房企濱江集團、建發房產、長隆集團、龍湖集團、偉星房產進入排行榜前15名。
展望:下半年土地市場怎么走?
對于下半年土地市場的走勢,張凱表示:“預計下半年土地市場熱度將繼續回落,城投類企業或將再次進場托底。房地產市場持續承壓,目前政策定力仍較強,房企沒有成交規模快速回暖的預期。部分城市上半年發力后,可推出的優質地塊存量不多。同時,下半年通常推地量大,競爭激烈程度減弱。”
克而瑞研究中心表示:“考慮到下半年越來越多的城市面臨更大的供地計劃壓力,供給側在盈利空間方面的調整將更加符合市場預期,土地供應規模增加與盈利空間寬松將同步到來。”
“一方面,房地產企業有望迎來更多的拿地機會,可重點關注部分原先盈利空間一般,但周轉預期尚可的近郊板塊;另一方面,下半年整體溢價率預計將有所下降,尤其是隨著大多數城市的第二、三輪預供地清單臨近截止日期,隨著更多素質一般的地塊進入土地市場,三季度零溢價或低溢價成交的土地將有所增加,流拍率或將延續高位。”克而瑞研究中心如是稱。
來源:新京報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