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剛剛過去的上半年,各地樓市政策持續優化。根據中指研究院監測,今年上半年,全國有超百省市(縣)出臺政策超300條。
在上半年出臺的調控政策中,公積金支持政策仍是重要舉措之一,購房補貼政策也是各地因城施策的主要手段。部分城市還優化限購政策、降低首付比例及房貸利率、優化預售資金監管等。
那么,今年上半年樓市調控呈現怎樣的特征?下半年,政策發力點在哪兒?
【資料圖】
優化公積金政策為主,超20城放松限購限售
從上半年各地出臺的樓市政策來看,加大公積金購房支持力度最為普遍,主要措施包括優化提取條件、降低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、提高公積金貸款的額度。
值得關注的是,今年上半年也有少量城市放開“四限”,即限購、限貸、限售、限價政策。以揚州為例,近日,揚州市住建局與多部門會商,明確自7月1日起,正式實施《關于促進市區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》。其中提到,在市區購買改善性住房的,不再執行限購政策,其原有住房不再執行限售政策。
據不完全統計,今年上半年,限購政策放松的城市包括滎陽、濟南、長沙、杭州、武漢、贛州、深圳、無錫、廈門、沈陽、鄭州、合肥、寧德、南京等14個城市;限售政策放松的城市包括惠州、揚州、長沙、常州、深圳、徐州、廈門、鄭州、青島、福清等10個城市。同時,青島、合肥等18個省市放松限貸;深圳、貴陽等7個城市放松限價,比如深圳二手房指導價僅作為參考,銀行核定房價以網簽備案價和評估價孰低為準。
此外,今年上半年房貸利率持續下調,為購房者資金“減負”。根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,今年以來,全國已有超40城調整首套房貸利率下限至4%以下;隨著符合條件的城市逐漸下調利率下限,二季度以來調整首套房貸利率的城市數量有所減少。
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:“今年上半年,中央強調房地產行業支柱地位,政策基調不變,‘防風險、促需求’成為行業主題。監管部門持續落地‘穩樓市’相關舉措,需求端側重降低購房成本,企業端防范化解房企風險為政策優化主線,‘保交樓’相關資金繼續投放,前期政策進一步跟進落實。”
對于上半年樓市政策的特征,克而瑞研究中心認為,今年上半年,中央層面并無實質性的重磅刺激政策,已發布政策多為對現行制度的優化調整,或意在規范市場秩序,政策力度限于“托而不舉”。
2023年上半年地方房地產寬松政策匯總(不完全統計)
業內:優化限購范圍、降低交易稅費存在空間
今年上半年,樓市呈現先揚后抑的態勢,經歷了“小陽春”行情后,二季度新房、二手房市場再度降溫。
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,重點100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同比增長11%,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長接近20%,二季度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,6月單月同比降幅超20%,市場下行壓力加大。
從房價表現來看,今年5月,百城新房價格已轉跌,二手房價格環比已出現連跌。
基于二季度市場的走勢,陳文靜表示,下半年政策加力預期增強,但房地產政策力度和節奏取決于宏觀基本面的變化。如果下半年經濟出現超預期轉弱情況,那么房地產作為經濟“穩定器”,托底政策或將加快落地,核心一二線城市“一區一策”存在空間。
此外,中指研究院指出,下半年,優化限購范圍、降低交易稅費等也存在較大空間,“房票”安置或成為更多城市支持房地產市場發展的舉措之一。企業端政策仍將側重緩解房地產企業的資金壓力、防控風險,對房企的金融支持措施有望繼續落地。“保交樓”資金和配套舉措也有望進一步跟進,穩定市場預期。
克而瑞研究中心則認為,下半年,地方政策有望持續放松,松綁主力軍或由弱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轉為核心一二線城市。其主要的依據是,一方面,相比調控基本“應放盡放”的三四線城市,核心城市政策工具更充足,松綁的余量更足;另一方面,核心一二線城市市場復蘇動能在轉弱,且內部也存在分化行情,調控確有進一步松綁的必要。
當前行業的核心問題在于市場預期。對此,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執行院長丁祖昱稱:“當前市場是基于點狀回暖進行復蘇,需求相對旺盛、購買力相對充足僅存在部分核心城市,且經過上半年的需求釋放,大部分城市剛需乏力、改善需求未能形成有效銜接。另外,2022年6月是去年全年銷售額的最高點,9月的銷售額也比今年月均高出17%,基數均相對較高,在無強力政策刺激下,短期不具備同比大幅回升的可能性。”
來源:新京報
關鍵詞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