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生漆
在中國傳統家具中,大漆的使用,源遠流長。早在遠古時代,就有關于漆樹的記載。《尚書·禹貢》曰:“兗州厥貢漆絲” 。《山海經·西山經》中說:“虢山,其木多漆棕。英靼之山,上多漆木。”上面所說的兗州、虢山系指山東、甘肅一帶多漆樹,在幾千年前已經用漆絲作為貢品了。
楠桿生漆“明清時期”作為皇家貢品,素有“貢漆”之稱,一度曾遠銷東南亞各國。《貴州府志》、《德江縣志》介紹楠桿生漆有特色,品質非常好。有詩贊曰:“生漆凈如油,寶光照人頭;搖起虎斑色,提起釣魚鉤;入木三分厚,光澤永長留”。
二、生漆的保存方法
每年割漆的時間,從四月到八月為宜,三伏天所割的漆質最佳,因為盛夏時水分揮發快,陽光充沛,產出的漆質量最好!每天日出之前是割漆的最好時機,漆農用蚌殼割開漆樹皮,露出木質切成斜形刀口,將蚌殼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,令漆液流入木桶中后,以油紙密封保存。
此時的漆液呈灰乳色,與空氣接觸后變成栗殼色,干后呈褐色。“白賽雪、紅似血、黑如鐵”就是說天然漆從液體狀態到氧化干固后,色澤由淺到深,最后形成堅固的漆膜的過程。說到大漆的顏色,在古代有這樣的說法:“凡漆不言色者皆黑”。今天人們形容暗夜能見度差,也常用漆黑一片來形容夜色黑到了極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