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類型燈具的功能和適用空間有所不同,所以選擇時我們應根據場景需求來選,進行多樣化的燈具搭配,這才是室內燈光設計時應該做到的。燈光設計絕不是說越亮的燈就越好,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根據需要來選擇光源、選擇燈具。如果選錯了燈具,嚴重的話會影響身心健康!
我們說到室內燈光設計的要點,應當包括光源是一切燈具中最重要、最核心的部件,不同的光源具有不同的參數以及相應不同的燈光效果。那么,室內裝修燈光的選擇要點到底有哪些呢?
燈光照度是什么意思?照度是受照平面上接受光通量的密度,單位勒克斯lux,需要通過儀器才能測量,我們一般將它換算成電功率來計算。一般來說小于8平方的小空間選擇10W;面積8-12平方,可選用22W;10-16平方,選用32W;15-20平方以上,選用40W以上照度的燈具。
以常見的燈具光源種類舉例,白熾燈使用方便、價格簡單,功率在15-1000w,發光效率7-16lm/w,適合用于照明要求較低,開關次數頻繁的環境。碘鎢燈光色好、效率高,功率在50-2000w,發光效率19-21lm/w,適合用于照明要求較高、懸掛高度較高的環境。熒光燈發光表面的亮度和溫度低,功率在20-100w,發光效率40-60lm/w,適合用于照度要求較高,需要辨別色彩的室內照明環境。
光通量也是照明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的參數,這是指光源在單位時間內發出的光量總和。那么光通量大好還是小好?燈的功率越大,發光效率越高,光通量也越高 。不同的光源在同樣的時間,消耗同樣的電量,發光越大光效就越大。光源每秒閃動的次數叫做頻閃,頻閃越穩定越低越好,如果頻閃太高,就會對視力產生影響。
光線不僅僅需要考慮強度和位置,還要考慮色溫,光線具有冷暖的變化,低色溫光源紅輻射相對說要多些,通常稱為“暖光”;色溫提高后,藍輻射的比例增加,通常稱為“冷光”。一般情況下,色溫與照度應成正比例的搭配,也就是高照度高色溫、低照度低色溫,不同的光源賦予空間更多的變化。
以陽光舉例,日出后40分鐘光色較黃,色溫3000K;正午陽光雪白,上升至4800-5800K,陰天正午時分則約6500K;日落前光色偏紅,色溫又降至2200K。色溫除了影響光源所塑造的燈光氛圍外,對人眼也有很大的影響,3000-5000k是比較適宜的中間色溫,有溫暖爽快的感覺,看起來也會很舒適。
室內裝修燈光的選擇要考慮到各種光源的優缺點,適用場所、額定電壓以及照度的需要等方面的要求。每種燈具的特點不同其光源的表現也各異。不同區域的功能性不同,對于照明的需求也是不同的。更多精彩資訊盡在站內等你!